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建言

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 发布人:市科学技术协会
  • 发布时间: 2020-03-10 17:06:57
  • 字体:[ ]

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建议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娅

一、我市技能型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课题调查面向电子商务和人文交流相关企业,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分析并总结了企业对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如表1所示。

表1国际化技能型人才需求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知识

国际社会常识

宗教信仰

历史文化

风俗礼仪

国际商业常识

基础常识

国际行业标准

技能

专业技能

岗位技能熟练度

国际通用职业资格

语言交流技能

英语

小语种

素质

国际理解意识

跨文化差异接受度

公平竞争

学习与创新

好学进取

洞察敏锐

懂得变通

情感态度

情绪管理

责任担当

由表1总结出我市“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需要的是“语言精+国际视野+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语言精是指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日常(包括专业)交流;国际视野是指具有国际思维、国际理解意识;高技能是指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在富有挑战性的国际环境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到结果。

(二)我市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培养现状调查面向连云港地区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选择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和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的专业选择了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专业,这两个专业培养的是电子商务领域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连师专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这两个专业则是培养文化交流领域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1.人才培养目标

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知识、技能、素质均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知识方面主要是指学科知识,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社会文化知识做出了要求;技能主要是指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没有要求;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素质、学习与创新能力。由此总结出我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单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调查中的两所学校均采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以3年为基本学制,要求最低获140-145学分,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课程、参加综合实践获得学分。

(1)课程体系

我市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大致分成两个模块: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培养职业素养,专业教育培养专业技能。

(2)高职的综合实践

调查中的两所高职院校均采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两种方式开展综合实践。

(3)职业资格认证

我市高职院校重视就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引入了一定数量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职业能力。

二、我市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定位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

我市的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无论在知识、技能、素质上都无明确的国际化要求,这说明目前我市的职业教育没有很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未能全面渗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国际化要求水平差距明显。

2.课程体系不合理

(1)缺乏对学生外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外语类课程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现有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英语水平与自如对外交流还有相当距离;缺乏专业英语能力的传授,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达不到实际需求;我市尚无高职院校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官网用语课程。

(2)缺乏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调查中发现我市2所高职院校的4个专业均未为开设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为明确目标的课程。

3.职业资格认证种类和质量有待提高

我市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认证以国内职业资格认证为主,引入了一定数量的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学生必须取得的都是国内认证,国际认证则没有硬性的要求,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质量要求不高。在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方面引入的高质量职业资格认证种类不全面,系列不丰富。

三、我市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学校没有和企业形成深度合作。从学校层面上看,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出于解决学校在师资、实习基地等办学能力上的不足以及疏通学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从企业层面上看,企业合作动力不足,临时应付现象明显,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愿意花费精力在培养人才中。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校企合作效果不好。

2.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考评标准是一张试卷,忽视了对语言实际应用功能的培养和考核,很难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

3.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

缺乏能教授东南亚、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小语种教师;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

4.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不高

我市高职院校在职业资格认证上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将含金量较低的证书作为必取类,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放入选取类。这使得学生在职业资格认证上缺乏动力,对一些含金量较高的国际认证参与度不高。

四、对策建议

1.加深政、校、企三方合作,实现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深度对接

在政、校、企三方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办学、联合办学、股份制、订单班等展开深层次合作,实现地方经济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2.改革人才培养体系

在既定的课程体系下,通过课程考核改革、调整课程科目、建设国际化课程的方式完善课程体系。在综合实践中加强与企业合作,提升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取得国际职业资格认证。

3.完善师资队伍,提高现有教师的外语业务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

我市可参考江苏省的境外研修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根据我市“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技能型人才短板,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赴境外(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研修。

4.提高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

提高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通过外部压力促使毕业生提升专业技能。


作者简介:

刘娅,女,1981.12,连云港市,中共党员,本科,讲师。现任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