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建言

强化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促进我市农村经济高质发展

  • 发布人:市科学技术协会
  • 发布时间: 2020-02-20 14:04:52
  • 字体:[ ]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充分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前进道路上人力资源配制和合理流动的精彩篇章,它既为城市建设和国家基础设施提供有力保障,也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农村大批年轻力壮和有文化智力较高的劳动力离开农村,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3860”部队(“38”是妇女,“60”是60岁以上老人)农村的科学技术水平也随之弱化,给“三农”发展带来了挑战。

我市农业发展仍停留在以前满足温饱需求为目的,以高产为导向的结构状态,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极不适应市场需求。在农业生产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忽视传统有机肥料和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治病虫技术应用,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不仅农业成本效益不适应竞争的需求,还造成资源利用结构与方式不适应环境的需求,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人类的健康生存。目前,我市农村盼优质农作物品种及“轻、简”栽培技术;盼“减肥、控药”生态平衡,绿色发展科技,盼农产品加工营销的新工艺新模式。

要使我市农业经济高质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刻不容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关键。重点是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认证体系等。然而要改变农业技术质量和结构生产体系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营发展方式,人才是转型之需。因而加快培育我市农业战线上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为我市农业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核心动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打造好我市农业三支科技队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才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创新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才。人才要素逐步取代物质要素、资本要素,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打造好农业科技队伍是我市农业经济高质发展之必须。

1、着力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农业科研队伍。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打造一支研制适合我市种植农作物优质品种及轻简栽培技术、创制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建立农产品经营新模式等具有自主创新力的科研队伍,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着力打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技推广队伍。基层农技推广队是实施科技兴农、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载体。前一阶段,我市将乡级农业推广单位的“人、财、物”三权下放乡级管理、人员工资实行“差额补贴”或“断奶”等,农技推广体系处在“线断网破”的局面,直到2008年,经过几次考试、定编、减员,乡级的“七站八所”才定型为两站(畜牧兽医站、水利站)一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技在岗人员才基本稳定下来。目前,我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仍存在:一是:人员年龄偏老,据调查90%以上乡级农技人员都是50后、60后的中专毕业生;再是:知识老化,他们在参加工作后很少经过再次的系统培训或短训,缺乏新科技、新知识,已失去当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的技术指导力;三是:农技推广的方法和手段仍是老办法,农产品经营的方式还是老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县级、乡级农技人员的年轻化,及时对现有科技人员进行培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3、着力打造一支种植、农产品加工、营销的示范队伍。实践证明:粮食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互联网店,对我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不少乡镇起到蝴蝶效应。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对他们在资金、技术等给予应有的支持,促使他们健康发展,在其周边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二、加强领导、创新农业科技的推广模式

市县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县、乡农技结对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载体通过对优质抗病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新工艺示范展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要增加财政投入。创新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手段,借助“互联网+”沟通各种向农民传递技术的渠道,把技术服务延伸到村,引导到户。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农技人员。要完善考评制度和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公平公正评价科技人员所获得的科技成果,鼓励农技推广人员扎根基层。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在职教育,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潘启民 蔡立志 周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