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建言

坚持以开放发展理念为引导 大力加强海外人才队伍建设

  • 发布人:
  • 发布时间: 2016-12-01 17:05:45
  •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外人才工作,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将之摆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推进。新常态下,地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创新驱动甚为迫切,引进海外人才对推动港城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市海外人才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编制出台《连云港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海外人才来连创新创业给予了明确支持。尤其是2009年以来,全面启动“555工程”、“三百引才工程”,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获批国家级海智基地。2011年出台《连云港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组织实施“海燕计划”,成立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中心和海归人才联合会,为海归人才在连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市人才总量达70.1万人,海外人才665名,其中,外籍在连专家和专业人才125名,主要分布在教育、核电、新医药等领域;海外留学归国人员540名,相对集中于药企、港口、核电以及一些规模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二、我市海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海外人才的信息获取存在不足。目前我市人才和技术需求与海外人才信息在获取渠道上不够畅通,缺乏无缝对接平台。海外人才较难获知我们的用人需求和标准,我们也难以准确获知他们的真实求职意向和学术特长。这就导致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一些人才,一方面因我们了解不深入而未能进入视野,另一方面有意向回国的海外人才因不了解我们的相关信息而错失受聘的机会。

二是海外人才的引进标准不统一规范。对于海外人才,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虽然都有所限定,但是缺少统一的、公认的引进标准。一方面导致了个别部门、个别企业一味追求高标准、高知名度人才,而没有更多考虑是否符合产业发展需要,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陷入了“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误区。另一方面,还导致了个别语言关未过、专业能力不强的海归人员鱼目混珠,使企业陷入了“只认海归,不认质量”的误区。

三是海外人才的服务机制未健全完善。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是“改善待遇、吸引回国”的纯经济模式,忽视了海外人才想学有所用,想在国家建设中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另外只注重海外人才归国,不注重解决他们回国后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调研显示,目前海外人才难以安心工作的主要问题是职称和工龄的认定、户口办理、医疗、社会保险、等,特别是一些已经加入外籍的回国人员,在一些问题上的矛盾尤其突出。

四是海外人才的引进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市企业聘请外国专家的主要渠道是依靠自身产业优势自行引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不够完善。政府的指导作用和市场配置海外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人才中介组织参与明显不足,海外人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对海外人才的约束与监督机制亟待完善,合同约束和退出机制需要强化,对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人才安全等大局问题缺乏相应的风险防控与监管。

五是机关各部门及企业的联动机制缺乏。近年来,我市虽然出台了相关措施,加大了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市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组织化、规模化、系统性有待提高。从市级层面看,人才办、人社局、外侨办、台办、科协、侨联等诸多部门都有服务、联系海外人才的职责,但各家的资源还没有形成互用互通的通道,缺乏统一有效的资源整合。人才引进市场化程度还不够,没有建立国际人才市场。尤其是企业在海外人才引进上,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和辨别力,培训及激励的政策措施不够,还有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不足,使得优秀海外人才引进来却留不住。

三、加强我市海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搭建海外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市级层面尽快打造一个共用互通的平台,定期发布产业发展导向和人才需求信息,为海外人才提供多种形式的专业化、立体化服务,增强政策执行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来连创新创业。应统筹市人才办、人社局、外侨办、台办、科协、侨联等各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海外资源,通过筛选、整合各条线的海外科技社团资源,进一步充实完善海外人才数据库,着力形成连云港自己的海外资源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的方式,加强与海外科技社团、海外人才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广泛的海外人才网络,加快形成协调高效、内外互动、互利共赢的海外人才工作新格局。

2、制订海外人才引进标准。建议市人才办牵头,人社局、外侨办、台办、科协、侨联等相关部门参与,聚焦我市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等优势新兴产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连云港海外人才引进标准》,分别就创新类、创业类,专家型、专业型,以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海外人才标准进行细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鉴才识才机制,确保引进海外人才的高质量,确保海外人才引进与我市“十三五”发展重点有效对接。

3、创新服务海外人才机制。对海外人才专业技术骨干申报职称,有关部门应制定专门的审核标准和流程,使那些骨干和急需人才不受学历、资历、年限限制。对海外人才领办和创办科技型企业,应落实好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等相关扶持政策。创新实行海外创业导师引进制度,聘请创业导师对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诊断,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给予规划,帮助企业成长壮大。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切实解决海外人才在连期间子女入托入学、配偶随迁就业、医疗健康保障等问题。定期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沙龙、联谊会等,为其搭建互相交流、联络的平台。同时,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让海外人才在港城安居乐业。

4、健全海外人才的引进机制。推进我市海外人才中介机构体系建设,探索设立官方或非官方的猎头日常机构;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猎头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成立海外人才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国际和国内人才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合作、互容、互通、互鉴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鼓励本土企业加强国际科研交流与合作,邀请更多的海外人才来连进行研究和科技攻关。实施“走出去”人才战略,鼓励本土企业通过在国外建立技术研发和开发中心,或对国外研发机构进行投资等手段,吸引和利用他国人才。健全对海外人才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加强合同和法律约束,强化入门审查把关与淘汰退出,防范引才风险,确保引才效益和国家安全。

5、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构建海外人才引进使用流动的大格局。市级层面应加强海外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海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海外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着重做好政策制定,整合资源,统筹指导工作;加大市县纵向和部门横向联系、沟通和交流力度,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各责任部门应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形成工作合力;各产业园区应着力建设吸纳海外人才的平台载体,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对落户我市的国家级或省级海外人才引进项目,如国家级、省级海智基地等,我市应出台专项政策,在各方面予以支持。



作者简介:

许东方,女,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连云港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连云港市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