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风采

沈增明:在科技兴企之路中执着求索

  • 发布人:
  • 发布时间: 2016-10-10 18:43:03
  • 字体:[ ]

  20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位内蒙古学子怀揣着“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人生抱负,踌躇满志地走出我国电力高等学府——东北电力学院的大门,奔赴千里之遥的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作为新电公司史上首位科班出生的研究生,这位年轻人没有选择风光体面的管理科室岗位,而是从电力生产最基层班组、从最脏最累的锅炉检修专业脚踏实地地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20年来,他辛勤耕耘,孜孜追求于火电生产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用智慧和汗水将一个个技术理论转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他就是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沈增明。

扎根企业技术成才

  1996年,沈增明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锅炉检修分公司本体班技术员。他快速融入角色,日夜摸爬滚打在生产第一线,熟悉现场环境,积累实践经验,不论是机组大、小修还是设备消缺,不论是青年突击队抢险行动还是海兴热电厂建设安装,他的身影总是冲锋在前,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经过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锤炼,沈增明踏实能干、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交口称赞。2000年起,他走上了领导岗位,历任锅炉检修分公司副主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总工程师职务。2007年,沈增明被委以重任,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分管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至今。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曾经是一个人员众多、负担较重、设备状况老化、地缘优势缺乏的国有老企业。“十二五”以来,公司抢抓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机遇,关停落后产能,先后建设高产、高效、优质的330MW发电机组和代表世界上火力发电最高技术水平的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掀开了国有老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企业的大发展、大建设为沈增明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他坚持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积极推动公司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主持实施了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术改造工程,企业产能节节攀升,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综合能耗显著下降,环保整治水平同行领先,一个拥有70多年历史的国有老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已经快速成长为国内电力行业的技术专家和学者型领导。

科研之路上下求索

  沈增明上任公司总工程师伊始,恰逢两台330MW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新机组的投运为地方经济和企业效益的快速增长打开广阔空间,也在诸多方面向新电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提出考验。针对机组运行中暴露出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沈增明组织科技人员陆续开展了提高锅炉再热汽温改造、空预器柔性密封改造等一揽子技术攻关。经过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两台机组的各项技改项目实施后,年可节约生产成本约2300万元。在加强设备改造的同时,沈增明同志还大力组织开展机组运行方式的优化实验,成功实现了一台机组带双冷却塔运行方式,在资金零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压力寻优功能,年可节约燃煤成本50余万元。

  2012年,新电公司吹响了新一轮规模扩张的号角,投资69亿元兴建的江苏国信集团旗下首台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1号机组)即将建成投产。该机组是目前国内容量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综合能耗水平最优的发电机组,代表了国内火电生产力最高水平。项目投资额巨大、经济效益可观,对提升江苏电力保障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国信集团跻身国内一流能源投资集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备受各方的关注。沈增明身为机组运行操控团队和检修维护团队的总教头,深感责任重大。他统筹规划,稳扎稳打,科学高效地开展人才选拔、技术培训、操作演练等大量前期工作,实现了基建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在建设单位和新电公司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机组一次性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验,顺利投入商业运行。

  沈增明来不及品味成功的喜悦,立即率领着技术团队投入到机组完善化工作中来,用科技为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保驾护航。他组建多个技术攻关小组,针对新机组实际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会商技术改造方案,设计操作流程,精密计算参数,技术分析,跟踪调整试验。沈增明还身先士卒,率先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连天带夜奋战在现场,捕捉不同工况下的数据信息,观察各调整方案的实际效果。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科研实践,攻关小组成功解决了轴承振动大、水冷壁温差大、凝汽器真空严密性差、锅炉结焦治理等长期困扰企业和电网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定性。2014年,公司1号机组未发生非计划停运,与2013年同比减少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1号机组首次A级检修中,沈增明组织实施了空预器扇形板LCS激光测距改造,将漏风率从8%以上降低至4%以下,优于原设计标准,使锅炉效率提高1%以上,仅此一项年可节约标煤3000吨。根据机组修后性能试验提供的数据,1号机组A修后,各项能耗指标明显优化,机组运行经济性、稳定性水平显著提升,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100万元。

科技扮美绿色港城

  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能源企业,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不断加大人员、资金、管理、技术等投入,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推进环保综合整治,努力实现企业、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企业有需求,我就有行动,沈增明和他的团队开启了用科技建设“绿色新电、魅力港城”的旅程。

  为替代高能耗、高排放的社会小锅炉,沈增明带领团队建设总投资1个亿的城市集中供热官网,利用发力发电余热集中对城市供热。他们克服夏季40多度的高温,逢山修路,遇水架桥,在短短一个多余时间里,安装13公里对外供热管道。工程投产后,年可节约煤炭5.44万吨,减少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4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33吨,替代了社会高能耗、高排放小锅炉110余台。

  为提高公司机组发电能效,沈增明受命拆除公司9台总容量约5700万千瓦的高能耗、高排放小机组。他领导项目组艰苦奋战十个多月,优质高效地开展资产清理评估、老机组关停招标、拆迁户安置等工作,未发生任何违规违纪现象和不必要的纠纷。新老供热用电系统实现平稳对接,两台在运机组可靠运行,保持了江苏电网的安全稳定。工程竣工后,公司发电能耗水平由450克/千瓦时降低至330克/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近10万吨,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61吨。

  2012年起,新电公司先行一步,赶在国家提高环保排放标准之前对两台330MW机组进行脱硫、脱硝及除尘器环保改造。沈增明再掌帅印,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总投资额3.8亿元的工程重任。由于施工场地狭小,多家参建单位立体交叉作业,工程的安全、进度、造价、文明施工难度很大。为加强工程管理, 沈增明每天泡在工程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随着工程的进展选拔相关专业的精兵强将组建工程项目组,工程后期主导成立设备启动调试小组,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有序、高效推进,按期高质量投入生产运行。机组投产后,经过脱硫、脱硝、除尘器效率试验、CEMS比对试验,锅炉各项污染物排放水平显著降低,均低于2014年7月1日最新施行的《国家火电厂大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预期效果,年可减少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1000吨,减排氮氧化物约5000吨,减排烟尘约80吨。

  当前,沈增明正着眼于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公司现役发电机组展开“超低排放”环保改造的研究,并分步组织实施。预计改造后机组将实现“近零排放”,为扮美港城的青山绿水再立新功。

信息化建设大显身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沈增明作为新电公司分管生产和安全的副总经理,在大力开展机组和设备整治提高生产效能的同时,积极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提升企业管控水平,建设现代化能源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他组织、制定了新电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投资近3000万元,依靠新电自主技术力量分步、分阶段组织实施,逐步建设、整合了企业财务管理、HR管理、OA系统、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政工系统、RTU实时数据等信息化系统,消除了信息孤岛,使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充分流转、利用,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集约化、规范化水平。这项工作走在了江苏省国信集团各家子公司的前列,受到集团领导的高度肯定。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是沈增明从学生时代起就非常喜欢的诗句。沈增明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奔跑在科技兴企的赛道上,实现了个人与企业价值的共同提升,平凡的人生也因不平凡的业绩而光彩熠熠。他的科研成果获得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本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组、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和江苏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等荣誉称号,成为港城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