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连云港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2012一2015)》的通知
连全科组办发[2012] 15号
关于转发《连云港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
工作方案(2012一2015)》的通知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意见(2011-2015)的通知》、(连政发[2011]148号)文的要求,市农委、市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连云港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2012-2015)》,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10月20日
连云港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
(2012-2015)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以及《江苏省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8—2010—2020)》文件精神,按照《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意见(2011-2015)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我市“十二五”期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按照“联合协作、资源共享、完善机制、提升能力、服务‘三农’”的原则,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与工作合力,大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科学普及和农民教育、科技培训等工作,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使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学法守法、勤劳致富的新风尚;着力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民经营管理和创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农民学习科学知识、适应现代文明、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市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在乡村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学普及活动,农民科学素质基本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三、主要任务
——提高农民的科学发展意识和能力。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的科学生产意识和能力。围绕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和农村节能减排,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强化农民科学生产的意识,帮助农民提高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生产的能力,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农民的科学经营管理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求,配合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大力开展农民经营管理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等,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
四、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基层普法教育以及科普示范县、乡镇、村创建活动,面向“村两委”干部、党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人群,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和谐社会建设中来。(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
2.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活动和大学生志愿者环保科普行动、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宣传农村环保、图板展示等相关科普宣传活动,帮助广大农民树立崇尚生态文明的意识,增强保护农村环境的积极性,提倡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农村生活环境、农民居住环境。(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气象局、市科协、团市委)
3.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和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面向广大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惠农政策,帮助他们树立崇尚科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科学思想方法、科学生活方式、科学处事能力等方面宣传教育;进一步教育农民反对迷信邪教,远离“黄赌毒”,积极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责任单位: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科技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地震局、市农科院)
4.紧密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工作,针对农民工和农村新生劳动力开展第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及农村新生劳动力开展适应企业岗位和城镇生活要求的素质教育,增强在城镇就业与生活的能力。累计培训人数50万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5、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充分整合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员农民培训,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通过“两提三增”(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发展致富能力,集体增资产、农民增收入、班子增活力)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科技素质培训的影响力和惠及面,“十二五”期间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农民15万人次;建设和完善信息化课件库,建立菜单式培训体系,开设农业实用技术通过网络等方面培训课程,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15年培训农民90万人次,举办农民创业培训300余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每年遴选500名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每名指导员负责10-20户技术指导服务,培育60个“一村一品”, 1000个科技示范户。(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委组织部、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科协、市农科院、团市委)
6、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依托农村成人培训中心、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专家工作站,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到2015年,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万人,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数达9000名。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组织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到2015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00期,培训妇女5万人次,转移妇女劳动力4000人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农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市农科院、团市委)
7、大力实施兴农惠农服务工程。大力实施科普惠民工程、深入开展科技强农富民工程、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重点培育省、市级农业科技项目130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3万多个农户,1.5万多个农民实现科技致富,力争带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0%以上。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到2015年培育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0个、科普协会5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农业科普示范基地50个、农民科技带头人600人,建成50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同时择优向省科协、中国科协推荐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争取有更多科普惠农项目得到国家、省奖补资金的支持。加快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的建设,凡获得国家、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建成科普惠农服务站,惠及更多农户。由全民科学素质相关成员单位牵头,以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新品种新技术、送科技图书下乡,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加强科普示范县、区的动态管理,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村的创建活动,到2015年全市有三分之一的乡镇达到省、市级科普示范乡镇的标准。(责任单位:市科协、市农委、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科院)。
8、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科普工作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建设,到2015年全市各乡镇建成2一3座标准科普画廊,各行政村“一站一栏一员”全部建成到位。(责任单位:市科协、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农科院)。
9、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工程,全面完成农业现代化工程指标。按照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工程指标体系,确保到2015年我市农民持证率将达到21%。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市农村急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技能水平,我市大力推进实施持证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持证农民培训重点涉及四大人群:一是生产型持证农民。指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劳动者,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大户及生产能手、农业企业员工等。二是经营型持证农民,指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经营人才、农家乐从业人员、农产品营销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三是技术服务型持证农民。指农村中专门或主要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型人员,主要包括村级畜禽防疫员、植保机防员、农机作业驾驶员等。四是技术带头型持证农民。指具有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特长和技能的人员,主要包括各类能工巧匠、农业技术带头人等。(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农机局)。
五、组织实施
1、市农委、市科协为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妇联,团市委共同参与。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每年召开1—2次碰头会议,研究协调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形成会议纪要,由相关部门落实。各相关部门相应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计划,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2、牵头部门加强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指导、检查和督促落实,加强对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绩效考核和奖惩,及时总结与推广,推动全市逐步建立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机制。
3、协调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要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及时总结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工作成效,推广较为成熟的经验,加快工作推进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积极开展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推进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