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实施意见的通知

  • 发布人:
  • 发布时间: 2014-10-09 16:55:13
  • 字体:[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文件 




连政发〔2011〕148 号 



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计划纲要(2011—2015)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计划纲要(2011-2015年)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0—2020)的通知》(苏政发〔2007〕109号)精神,大力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程,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纲要》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四项基础工程建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市科普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面实现了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一五”期间的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连云港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连云港实现“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既需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也需要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形势和肩负的重要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服务基层为着力点,完善保障工作机制,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公平普惠,进一步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得到更大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重点宣传低碳经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观念和知识,倡导低碳生活,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推动市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显著提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科技馆、科普活动场所建设得到加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发展与壮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逐步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三、主要任务及行动措施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团市委。配合单位: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社科联) 

1.主要任务: 

帮助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通过开展未成年人科学技术教育和科普宣传,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使未成年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日益增强。 

2.行动措施: 

(1)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将科学启蒙内容融入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着力提高科学课程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在高中阶段,鼓励支持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科学教育选修课,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与技能,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稳步推进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2)开展多种形式的校(课)内外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和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组织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不断提高青少年金钥匙竞赛、科技创新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水平,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3)建立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强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创建和评比工作,到2015年,全市创建市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100所,申报省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30所。 

(4)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青少年科普文艺与少儿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为未成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市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各县(区)的新闻媒体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部门:市农委、市科协。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总工会、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农科院) 

1.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2.行动措施: 

(1)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充分整合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员农民培训,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通过“两提三增”(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发展致富能力,集体增资产、农民增收入、班子增活力)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科技素质培训的影响力和惠及面,“十二五”期间开展现代远程教培训农民15万人次;建设和完善信息化课件库,建立菜单式培训体系,开设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15年培训农民90万人次,举办农民创业培训300余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每年明确500名入户指导专家,每人挂钩10户,培育 “一村一品” 60个,科技示范户1000个。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依托农村成人培训中心、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专家工作站,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到2015年,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万人次,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数达9000名。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组织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到2015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00期,培训妇女5万人次,转移妇女劳动力4000人次。 

(2)大力实施科普惠民工程。深入开展科技强农富民工程、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重点培育省、市级科教项目130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3万多个农户,1.5万多个农民实现科技致富,力争带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0%以上。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到2015年培育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0个、科普协会5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农业科普示范基地50个、农民专家600人,建成科普惠农服务站50个。同时择优向省科协、中国科协推荐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争取有更多科普惠农项目得到国家、省奖补资金的支持。加快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凡获得国家、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建成科普惠农服务站,惠及更多农户。由全民科学素质相关成员单位牵头,以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新品种新技术、送科技图书下乡,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加强科普示范县、区的动态管理,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村的创建活动,到2015年全市有三分之一的乡镇达到省、市级科普示范乡镇的标准。 

(3)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科普工作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建设,到2015年全市各乡镇建成2一3座标准科普画廊,各行政村“一站一栏一员”全部建成到位。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安监局、市农委、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科协、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妇联、团市委) 

1.主要任务: 

围绕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以提高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创新创造能力为重点,提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围绕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科学知识、职业技能水平和城镇就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职业变化的能力。 

2.行动措施: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培训教材和课程内容,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重要内容。 

(2)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注重农民工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加强对在岗职工、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的职业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训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10万人次,培训高技能型人才2.5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2.3万人次,“双后双百”培训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万人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000人次。开展技能竞赛、技术创新活动,继续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树新时代职工形象”、“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开展“十万职工岗位大练兵,万名选手技能大比武”活动,打造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品牌和亮点,“十二五”期间,参与职工要达到20万人次,使我市高级技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2%左右。通过职工学历培训、专业证书培训、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名师传授等多种形式,使3000余名职工在学历上提高一个等次,5万名职工在技能上提升一个技术等级,5000名技术工人成为企业技术标兵。 

(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从单科型向复合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从传统型向创新型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十二五”期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3万人次。 

(4)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载体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举办科普专题讲座,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广大职工和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务工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 

1.主要任务: 

建立终身学习机制,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提升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初步形成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 

2.行动措施: 

(1)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贯彻落实《2011—2015年公务员培训纲要》,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县处级、乡镇党政领导、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科学素质教育,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主修课程之一,列为对大学生村官培训内容,“十二五”期间,在实施党政干部培训工程和“五十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中,县处级领导干部至少全部轮训1次,培训乡镇科级干部3万人次,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参训率达到98%。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2)开展现代科技知识教育活动。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特别是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约环保、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服务外包6大新兴产业,通过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院所考察学习,不断拓展科技视野,加快提升运用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和题库中,进一步丰富科学素质的有关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内容。启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 

(五)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城乡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市总工会、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 

1.主要任务: 

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2.行动措施: 

(1)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低碳生活、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普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少年儿童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设夜校,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老年人开展隔代教育的科学方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场所和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全市80%以上的社区有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和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提升市民学校的科普内涵,打造科普大学、科普学校,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建立长效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科普画廊的建设和管理,通过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形式,普及和宣传科学知识和市民关心的热点科普。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在科普教育中的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3)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有效整合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大力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创建活动,形成科普工作合力。 

(六)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行动。(牵头部门: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民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 

1.主要任务: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使我市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得到明显加强。推进科学素质教育教材改革,提高中小学科学素质教育质量。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本条件。 

2.行动措施: 

(1)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对在职教师培训和进修,要增加科学教育的内容,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鼓励在连高校增设科学教育专业,着力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 

(2)提高和优化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根据我市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教材的组织与编写,开发制作适合我市科学素质教育的电教片、科教片和课件。 

(3)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4)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科普图书等。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现有科学教育网站要扩大科学教育资源的容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公共机构和设施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七)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行动。(牵头部门:市科协。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农委、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 

1.主要任务: 

集成全市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开发。促进科普资源开发制作的社会化,积极推动科普资源产业发展。 

2.行动措施: 

(1)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加大对科普作品创作扶持奖励的力度,激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建立将政府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科普资源的机制。将科普作品纳入科技进步奖评审范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探索将提供科普作品或资料作为科技项目结题时的必备材料。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扩大科研成果对社会的惠及面。 

(2)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的认知度。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其它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科普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建立科普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组织和购置一批国内外优秀科普影视资料光盘,建立科普光盘库,采取免费赠送方式,提供给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和军营等单位使用;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创建农村远程教育示范点创先争优的考核内容;有效集成各县区和市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市级学会(协会)、企业科协及相关单位的科普场馆设施、科普宣传车、科普展教品、科普器材、科普图书、期刊、挂图、科普人才队伍等科普资源,以分散存储、统一菜单服务为资源共享形式,推动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集成共享,鼓励各类科技、教育等资源有效转化为科普资源。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提供给基层。 

(4)加强科普展览、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地基层单位交流。以青少年科普场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和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为依托,积极开展简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 

(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工程建设行动。(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社科联、市广电总台、连云港日报社) 

1.主要任务: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进一步打响科技传媒的品牌。 

2.行动措施: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市、县电视台要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的科教节目并增加播出时间,继续办好“科普大篷车”专栏;市、县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专题节目和特色专栏;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要开辟科普专栏(版);各级政府网站、各成员单位专业网站、市科协网站、各县区科普网站等的科普专栏内容与版面要大幅度增加,及时更新内容,向公众传播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不断加强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实现科普宣传共用共享。 

(2)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优化各媒体科普专栏、专题的选题和内容,进一步提高质量,培育收视(收听)率高、读者量大、影响范围广的专栏、专题和专版,使其成为科学素质教育的品牌栏目。 

(3)加大新兴媒体开展科技传播的力度。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培育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鼓励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发挥网络科普联盟的作用,加强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大众传媒科普应急机制。提高各类媒体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4)鼓励和推动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推动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支持科普网站和各级政府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出版物、科教片等的发行渠道。加强网点建设,支持和鼓励科普出版物、科教片在基层和农村的发行工作。 

(九)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行动。(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科协。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城乡建设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文广新局、市民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1.主要任务: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市整体布局。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科普基础设施长效发展的保障体系。 

2.行动措施: 

(1)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纲要》的有关规定,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不断健全经费投入体系。 

(2)推动科技馆等科普活动场所建设。按照市“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参照《科技馆建设标准》,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富有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综合性市级科技馆。各县区在整合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规模适度的专业、主题科普场馆。鼓励、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特色)或产业科技类博物馆(园)。 

(3)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对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功能。将社区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内容,新开发建设的居民小区要配套1—2座科普画廊。加强市民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科普设施建设,新规划建设的公共场所要配套1—2座科普画廊。不断推进电子科普画廊建设提档升级。加强科普宣传车的功能配置,更好地发挥流动性科技宣传作用,有条件的县区要配置一辆科普大篷车。推动县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到2015年底,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比例达65%以上。科普画廊(宣传栏)宣传内容每年更新6次以上。引导并支持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和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4)进一步加强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再培育和命名一批市级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示范)基地,使市级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100家左右,定期向社会免费开放;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开辟公园科普角、科普长廊,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十)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科协。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城乡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农科院) 

1.主要任务: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加快培育一批科普方面的专门人才。 

2.行动措施: 

(1)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科技辅导员评比表彰工作。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2)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科技助理,村科普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科普带头人,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技推广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平台,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3)建立健全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通过职工职业技能提升活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4)建立健全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普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各类高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社区科普学校等平台,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5)加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6)加快科普专门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养一批高端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团队与组织。鼓励和支持科技专家积极投入科普创作、科普产品研发与设计。依托科技社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普场馆、传媒机构,扶持建设科普创作与设计培训实践基地。加大中青年科普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科普理论研究和交流,培育和造就一批科普研究领军人才。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局、市农委、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农科院、市环保局、市民防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协,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制定《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措施,每年组织实施项目行动计划,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的议定事项。办公室下设联络组,负责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络沟通与协调。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切实抓好《纲要》的实施工作。 

(二)构建政策法规体系。落实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贯彻落实工作,明确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在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技、教育、传媒等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离退休工作者等社会群体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不断壮大科学素质工作队伍,鼓励专家学者参与科学素质工作,将科普工作作为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健全经费投入体系。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根据承担的《纲要》实施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落实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加大对《纲要》实施的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实施年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年初由各成员单位制定申报,年终进行考核评比。编撰《纲要》实施简报,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实施《纲要》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工作,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估,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如期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 











主题词:科技  科学  素质△  计划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连云港警备区。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12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