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专家送技到乡村
日前,扬州大学花卉专家高红胜教授来到东海县双店镇和山左口乡,为两乡镇的花卉生产支招,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东海县双店镇和山左口乡,采用“政府引导,群众投资,典型示范,稳步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花卉产业,至2006年底两乡镇已分别建设花卉日光温室150栋和40栋,种植品种有香水百合、玫瑰、非洲菊等中高档鲜切花。基地壮大了,但花农掌握的种植技术却相当少。针对此种情况,东海县科协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花农的科技素质出发,利用“百名教授兴百村”这个平台,邀请了扬州大学花卉专家教授高红胜教授来连为花农讲课、“把脉问疹”。高教授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两乡镇100多名花农集中讲解了花卉产业行情、生产特点、生产原理与技术、管理经营、种苗种球储藏、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并对花农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苗松春是个新手,去年底花3万元建造起一栋“猪--沼--花”生态种植模式大棚,今年初栽植一棚1亩3分地的非洲菊,3个月下来花苗长势柔弱,心里急得火烧火燎,高教授一看,说叶苗患上了叶斑病,原因是畦垅打低了,花苗栽深了,导致出现懒苗不长和病虫害增多。高教授现场开出“处方”:摘除已开花朵,开挖畦沟,每隔半月追施一次叶面肥,每次按1亩地配备0.5斤尿素喷洒叶面肥,同时喷洒多菌灵或白菌清杀菌剂,这样能快速挽救花苗。高教授还建议苗松春除掉棚内种植的西红柿、青椒等杂物,以免病虫害传染。听了高教授一席话,苗松春紧皱的眉头松开了,招呼妻子赶紧去买药。
村民冯同芳今年种植了两棚香水百合,每栋1.3亩地,预计两个棚子年收入7万元。高教授走进她家棚子,看到香水百合长得郁郁葱葱,一半是淡白色的西伯利亚品种,一半是紫红色的红粉品种。冯同芳告诉高教授和记者,她家购进的种球苗每株1.5元,每棚内栽植1.6万株,准备赶在今年“五一”黄金节采花上市。高教授仔细察看她家花苗后,见有少数低矮花苗,就顺手拔起一株,招集前来取经的村民说:“你们快看,这株花苗的根须发黄萎缩,正常的应该发白有新须,这是缺少硝酸钙,再说苗叶上也有蚜虫,当务之急就是要喷药杀虫,喷施硝酸钙最好。”
“高教授,您说的俺记不住,就给写在纸上吧,俺不认识字哩。”冯同芳不好意思要求。高教授还是笑笑给开了“方子”。
整整一个下午,高教授连续察看了双店镇花卉基地30多个农户的花卉大棚。每进一栋棚子,他都给农户讲解花卉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一一把脉问疹,释疑解难,并开具出有效“处方”。
在山左口乡左庄花卉基地,高教授在花农的族拥下,进棚出棚看了10多家大棚,已经到了十二点了,花农赵沛国还是不让高教授走,一定要去他家的大棚看看,给诊断一下,他于一个月前种植的玫瑰花苗出了问题。他说三天前花苗还长势喜人,现在大棚中花苗打焉了,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高教授看后,给他开了“方子”:大棚最好启用遮阳网,用一个星期,用管点灌浇水,打药杀虫,另外要注意通风减少棚内的湿度和雾气。其他花农看没有时间去他们家的大棚了,就索性要走高教授的电话号码,以便以后和高教授沟通联系。
临别之际,高教授建议有关方面:在大力发展基地规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种植科技的传播,注重做好测土配方和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让科技真正深入到老百姓的心窝,引领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