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常州市科协:秉承“三为”理念 凝聚科技力量 为推进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发布人: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 2025-10-23 09:11:51
【字体:

近年来,在中国科协坚强领导下,在省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常州市科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提出的科协各级组织要“接长手臂、扎根基层”的指示精神,锚定“四服务”的职责,秉承“三为”理念,努力打造“党委政府器重、基层组织倚重、科技人才看重”的“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推进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市科协荣获全市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科创面对面,赋能新发展”被命名为市级机关党建品牌。“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协主要领导和省科协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另外,还受邀在全国科协主席专题研讨班上作经验介绍,广受好评。

一、有为才有位——“小部门”展现“大作为”,让科协组织更有吸引力。

“有作为,才有地位”,只有把科协基层组织“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让科协组织更有吸引力,才能赢得党委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认同、赞同,才能把“目标定位”干成“发展地位”。一是构建纵向科协组织体系。目前,除市级科协外,建有辖市(区)科协6家,乡镇街道科协65家,园区(省级以上高新区、开发区)科协11家。同时,加强“四长”队伍建设,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共有“四长”587名。“纵向到底”的三级科协组织体系已经建成。二是实施学会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实施“提升学会能力工程”。鼓励和支持市级学会争创“一流学会”(5A级学会);支持学会组织围绕学术交流、科普服务、科技创新、自身建设等四个方面争创“一流特色学会”。去年,共支持了“一流特色学会”38个。目前,全市共有学会组织67家(其中:市级学会56家、民非11家),会员15000余名。三是推进企业(行业)科协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规上企业等建设科协组织,形成了良好示范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建有企业科协328家,其中,11家被评为省级示范企业科协。同时,针对快递员、主播网红、网约车司机等,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协会科协,开通了“科普邮路”,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全省成立了首家商会科协组织—常州市绿色建筑产业商会科协,拓宽了“横向到边”的科协组织体系。四是加强科协组织的国际合作。打造“海智面对面”品牌,组建“常州市海智引才联合体”11个,聘请“海智大使”18名。与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等10家国际科技组织搭建合作桥梁。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成功创建中国科协“海智国际研发社区”(全国仅7家)。

二、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让科协组织更有活力。

如何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做好科协事业发展的“大文章”?这就要让基层科协组织“融得下”科技人才,“接得住”上级资源,“扎得进”社会需求。一是“学术交流”平台。出台《常州市学术交流活动资助办法》,鼓励和支持基层科协组织举办或承办学术交流活动。两年来,全市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00余场。推动市级学会和高校科协等开展软课题研究,形成《科技工作者建议》。近两年,共有13篇《科技工作者建议》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二是“技术攻关”平台。鼓励支持基层科协组织集聚院士专家资源,开展科技创新。2023、2024年分别有124位、109位院士来常调研指导,“最强大脑”赋能我市发展。全市已建成省级院士专家(产业)创新中心26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建成国家和省级科技小院共14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今年9月,市农技协还承办了省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三是“人才引育”平台。2022年、2023年,联合市委人才办连续开展“年度科技人物选树”工作,共选树了20名年度科技人物。同时,争取市委人才办的支持,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四年来,共托举青年人才170名。四是“科学普及”平台。加强“市区联合”。2023年,武进区、金坛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加强“市会联动”,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全国首个“科普月”期间,依托基层科协组织,全市开展科普活动1547场。加强“市校联办”,与常州高校科协共同举办“院士进校园”活动。加强“市馆联创”,联合科普场馆在全省首创开展了“弘扬科学家精神”道德讲堂。去年,华罗庚纪念馆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三、事在人为——“小服务”彰显“大格局”,让科协组织更有魅力。

服务科技工作者,是科协组织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通过强化组织服务功能,持续擦亮“常爱人才,‘州’到服务”的品牌。一是党建引领,规范化建设。以党建引领科建,不断凝聚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磅礴伟力。今年,我们积极探索破解“基层科协组织党建工作薄弱”的难题。10月17日,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科技社团党委,下设独立党支部6个,临时党支部49个。二是聚焦重点,项目化推进。紧紧抓住“科创中国”试点和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的契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金坛区科协联合中国电工学会建成了江苏中电线缆研究院有限公司。溧阳市科协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建成了毛明院士工作站。目前,我市各级科协组织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42家国家、省级学会合作了81个项目。三是政府购买,专业化发展。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更好赋能基层科协组织发展。2023年起,针对如何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我们创新推出了“科学课程、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科普基地”等四张清单。通过学校“点单”、基层科协组织“领单”、市科协“买单”的方式,服务全市31所学校。去年,《四张“清单”助力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加法》入选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

上一篇: 历下区科协:三级联动聚合力 学会赋能促发展 下一篇: 中国科协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会会员管理若干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