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风采

2024年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宝祥

  • 发布人:市科学技术协会
  • 发布时间: 2024-09-26 16:40:15
  • 字体:[ ]

王宝祥,现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普及等工作。他获得中华农业奖二等奖、农业部农业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第三届淮海科学技术一等奖、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2项;主持国家七大作物育种专项、江苏省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资助计划等项目10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共59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刻苦钻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的思维方法,不断地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水稻育种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针对我省淮北稻区近年来水稻生育期偏长、米质较差、适宜轻简化栽培品种缺乏等问题,通过导入抗源提高抗病性、提高穗粒数增加单产、选择适中千粒重改良稻米品质、提早熟期适应稻麦周年丰收的育种策略,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连粳系列品种13个,为淮北地区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水稻连续增产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代表性品种包括超高产广适型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适合轻简化栽培要求的新品种连粳15号、优良食味型新品种连粳18号和连粳20号、优质香型糯稻新品种中种香糯等。并根据品种特性,制定了一系列江苏省水稻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包括“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标准”、“连粳7号原原种生产技术标准”“连粳15号轻简化绿色栽培技术规程”等多个。近三年来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连粳15号、连粳16号、连粳17号、连粳18号、中种香糯等5个品种经营权转让费收益共1435万元。制定农业生产类地方标准11项,获得专利证书5项,先后育成水稻新品种23个,转化收益超1500万元,为本地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撑。

不断超越,在服务“三农”中追梦。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在矢志不渝地追求农业科技创新“顶天”这一目标的同时,重视成果转化,彰显科技效益,践行为农服务的梦想。他扎根一线、服务农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带领科室人员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基地,提升科技成果辐射效应,促进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组织高产示范等方式,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力度,使水稻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应用。推广连粳系列水稻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实现了整个淮北稻区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淮北地区水稻连续增产奠定了基础。先后推广以“连粳7号”、“连粳15号”为代表的水稻品种多个,其中,“连粳7号” 连续三年获农业部主导品种推介,成为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唯一受推介的水稻品种,在江苏省淮北地区单年推广面积超过400万亩,成为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连粳系列品种的推广,解决了淮北稻区水稻品种多乱杂、产量潜力有限和抗逆性一般等问题,推动了品种的升级换代,单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核心地区水稻单产突破620 kg,这些品种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淮北稻区累计推广4843.8万亩,其中2012-2014年“连粳”系列品种在江苏淮北稻区覆盖率达60%以上,累计增产水稻产量21.22亿kg,新增经济效益55.9亿元,为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躬耕田野,在科普中惠农助农。王宝祥从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投身于连云港市农科院,从事水稻育种方面的研究,一干就是14年。作为农业科研人员,人前人后都很难有光鲜亮丽的形象,陪伴他们的只有头顶的烈日和一路泥泞的阡陌。说是科研人员,其实还是要下田种地,水稻授粉、选种、收种等环节都不在实验室里面研究,而是要在水稻田里实打实地耕耘。每年5月份开始, 王宝祥博士及其所带领的水稻团队,就在连云港各个实验基地开始水稻育种工作,到了六七月份插秧季节,基本上每天都是泥巴裹满裤腿、披星戴月回家。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也没有固定的节假日,一切以农事农时为准。一年有多个节假日,但是对于一年要忙至少两季水稻育种的研究人员来说,很少有假期没有碰上农时,根本没法放假,地里一堆事情要去做。这么多年,王宝祥都已经习惯了,他说自己其实就是农民。他深知,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而科普则是连接科技与农民的桥梁。因此,他带领团队通过科普的方式,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举办技术培训和示范观摩会、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咨询、参与科技下乡与宣传咨询活动、举办科普讲座或培训、媒体宣传外, 针对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基因育种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知识讲座。个人获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农科院先进个人,连云港市劳动模范、科技创新奖、优秀科技人员、521人才培养第一层次等荣誉称号,“宝祥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连云港市劳模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