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风采

崔吉正:与疼痛打交道的人

  • 发布人:市科学技术协会
  • 发布时间: 2025-03-06 17:12:01
  • 字体:[ ]

在港城,有一群专门与疼痛打交道的人,每天的工作是为病人减轻疼痛。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崔吉正的医生,是我市首位疼痛学方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就职于市妇幼保健院。关于他,我们可以从一个小故事讲起——

千里求医

2023年8月27日,大雨滂沱,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市三院)疼痛科迎来两位特殊的患者,他们就是来自宁夏吴忠的张阿姨夫妇。1500公里的距离挡不住他们求医的急迫心情,跨越五省的漫天大雨浇不灭他们治疗的热情。而这一切的发生,皆是源自对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疼痛科主任崔吉正的感激与信任。

当年7月17日,我市妇幼保健院组织专家团赴宁夏吴忠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对口帮扶,疼痛科崔吉正博士正在支援之列。到院坐诊期间,饱受疼痛折磨的张阿姨经过崔吉正的治疗,疼痛好转特别明显。先治腰椎再治颈椎,仿佛身上的一座“大山”被推下来了,整个人都轻松多了。短暂的一个疗程结束后,浑身轻松的张阿姨很想继续接受治疗,但崔吉正已经返回连云港。思来想去,夫妻俩决定来连让崔医生继续治疗。

张阿姨夫妇从宁夏吴忠抵达连云港后,市妇幼保健院疼痛科医护人员、治疗师团队都很感动于夫妻俩的信任,格外认真地对他们进行治疗,他们共同研究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崔吉正在较短时间内让病人康复了。临别时,张阿姨夫妇拉着崔吉正的手说:“虽说我们无亲无故,但我们感觉你们比亲人还要亲。”

求学之路

2005年,崔吉正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的母亲突然确诊鼻咽癌,就在这不足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各种治疗时的疼痛,最让他母亲难以忍受的是躺在病床上因骨转移导致的剧痛,不能站立,无法入睡,直至最后消耗掉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最后在各种疼痛中永远离开了亲爱的家人。

大学的最后一年,大家都忙于考研,崔吉正却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中。经过一番复杂的思想斗争后,崔吉正决定继续考研报考疼痛专业。当时专职搞疼痛的教授很少,在全国不超过10个人,思虑再三后他决定报考天津医科大学郑宝森教授的研究生。从心疼自己母亲到心系天下人的母亲,立志为她们解除疼痛,这是一种大爱。

港城之缘

崔吉正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却和连云港有着一段割舍不断的缘分。2009年,研究生毕业崔吉正原本打算和夫人一起去淮安二院工作。在返校的路上途径连云港,他想在连云港走走逛逛,然后走进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并遇到了让他一辈子感恩的章云海主任,和她聊了一下午,崔吉正毅然决定放弃淮安二院,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

因为崔吉正的到来,当年的12月,市一院向江苏省卫生厅申请成立疼痛科,并获得批准,成为连云港第一个在省里备案成立的疼痛科。2013年,崔吉正在工作了4年后考取了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16年如期毕业回到市一院。2019年9月,大学母校潍坊医学院以丰厚的待遇邀请崔吉正回到潍坊医学院工作。但经过多番考虑,崔吉正放弃了潍坊医学院的各种优厚条件,重回连云港。

“相守”疼痛

2019年11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组建成立了全省妇幼系统第一个独立的疼痛科,崔吉正也成为了全省妇幼系统唯一的全职从事疼痛专业的专科医生。他治疗疼痛的方法叫银质针导热疗法,是一种将西方解剖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针刺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银质针导热疗法最独特的是那根与众不同的银针,它比一般针灸用的针更粗更长,是由古代“九针”中的鍉针和长针发展而成,其针由85%的白银、15%的铜和铬组成,属于传统银针治疗,被誉为治疗颈肩腰腿痛、关节痛的“核武器”。

崔吉正从事疼痛诊疗工作近20年,主要擅长用银质针导热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颈肩腰腿痛、关节痛等,除此之外,对于头面耳鼻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非器质性疾病症状治疗也有奇效。至今崔吉正已诊治患者超过3万余名,他的办公室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共有200多面,收到的感谢信也有几十封。

如今,崔吉正已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疼痛与运动康复学组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软组织疼痛分会银质针专家组副组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高层次卫生人才“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市521人才第二层次,市花果山英才卫生骨干人才第一层次、连云港市“科教强医”医学重点人才。他还主持省市厅局级课题10余项,获市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等10余项,主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20余篇,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