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风采

张立扬:乡村振兴路上的领路人

  • 发布人:市科学技术协会
  • 发布时间: 2020-02-19 13:31:08
  • 字体:[ ]

高公岛黄窝村是个渔村,传统的捕鱼为生并没有给这个渔村带来富裕,反而由于海洋资源枯竭,渔民年年投入,年年亏损,全村都处 在贫困边缘,甚至一度成为当时连云区三个贫困村之一。

张立扬,一个从黄窝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毕业那年,他果断放弃稳定工作岗位返乡创业,满怀豪情地立志干一番事业。恰逢此时科技入户,黄窝村党支部正在动员、引导、扶持捕捞村民转产发展近海养殖。而在当时,下海养殖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海上作业的劳动强度往往是陆上作业的数倍,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份新兴的行业。但是,张立扬看到了近海养殖的前景,果断的加入到了近海养殖的行列,成为当时最敢创业青年带头人。

刚入行的时候,张立扬一不懂技术,二不懂销售,三没有资金,也曾无数次想过要放弃。但是,想要脱贫致富的强烈想法支撑他坚持下去。在不懂技术的时候,他整天跟在有养殖经验的村民后面,向他们虚心求教,学习养殖知识;在养殖出来的紫菜没有销路的时候,他不辞辛苦,往往是昨天还在赣榆厂家,今天便到了黄窝码头,明天还 计划着去南通;在没有资金的时候,他带着周围的青年一起互帮互助,筹集资金,基本上把村里的青年全都团结到了近海养殖这条道路上来。

闯过了创业的最初几个年头,黄窝村全体村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村民生活明显好转。随着村集体近海养殖规模的扩大,村集体原有的配套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村两委新建了渔业码头。张立扬主动到码头当起了经纪人,做起了紫菜加工厂和养殖户之间的桥梁,帮助新养殖户,家庭困难养殖户逐步发展紫菜养殖产业。作为科技型企业家,也作为基层科协负责人,他积极参与推广紫菜玻璃钢插杆,将紫菜养殖海域由 4米等深线扩展到 7米等深线,养殖面积扩大3倍,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了养殖致富道路。他参与运用当地条斑紫菜养殖工具试养南方坛紫菜并取得成功,总结出一套坛紫菜和条斑紫菜轮养的经验和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带动了更多的养殖渔民勤劳致富。

他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先后投资400余万元修建便民渔业码头两座,投资300余万元新建渔船维修船台一座,投资200余万元新建生产库房1700平方米等。为了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卖菜难等现实问题,2017年,张立扬参与村集体决策投资600余万元新建占地2600平方米的紫菜加工厂一座,并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102万元,极大地方便了村民 的养殖生产,同时使村集体经济实力得以稳固发展。2019年,黄窝 村实现总产值1.9亿元,村集体总收入627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1万元。创建了以近海养殖为支柱产业的新型渔村经济,张立洋本人被 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

从传统的海洋捕捞,到近海养殖,再到紫菜产业的升级、紫菜小 镇的建设,黄窝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张立扬为代表的青年人是 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从上世纪70 年代的摇橹船到 80年代 的木船、机器船,90 年代的铁船,再到如今的双体船,生产生活更 加便利安全;当年泥泞的渔村小道,到如今的连高公路、海滨大道、 跨海大桥,物流干线四通八达、生产建设更加便捷、通畅;曾经的渔 村破旧瓦房到如今的红瓦白墙、绿水青山,村容村貌改观的同时更是 把风景变成前景实现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