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疾控权威发布:8月健康提醒
8月南京正值炎热的“三伏天”,高温和潮湿的天气达到顶峰,不仅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还需警惕高温杀手——中暑。此外,正值暑期,人员流动频繁,传染病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南京疾控提醒各位市民,本月需特别关注以下疾病:新冠、登革热、肠道传染病、血吸虫、高温中暑。
新冠是一种已经广泛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出现季节性波动、病毒持续变异,是新冠和其他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共性。
健康提示: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疼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疼痛)、“三红”(面部、颈部和胸部的潮红)及眼结膜充血。登革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在东南亚和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疫情形势较为严峻。我国存在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扩散风险。
健康提示:
2、使用蚊虫趋避剂: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使用蚊虫驱避剂或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伊蚊叮咬的机会。
4、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肠道传染病症状,要及时就医。
急性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的一种临床类型,以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多见于对血吸虫无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也可发生于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肉眼不可见)的慢性血吸虫病人。
患者发病前3~8周(平均40天)有疫水(含血吸虫尾蚴的水体)接触史,接触疫水部位皮肤可出现刺痛样感觉,继而出现丘疹和搔痒;接触疫水后1~5天可有咳嗽(易误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急性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反复感染且未经规范治疗者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
2、加强自身防护。因抗洪抢险、抢收抢种、涉水施工等原因无法避免接触水体时,须在下水作业前,可以通过穿戴防护用品(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涂抹防护霜(剂)、预防性服药来预防感染血吸虫。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中暑类型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
健康提示:
5、对于重症患者,立即送院诊治,运送途中持续物理降温,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