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沸腾,大脑冒泡,内脏洒满甲板……这场灾难带来了潜水史上最可怕的死亡
1983 年 11 月 5 日凌晨四点,在海上钻井平台“拜福德海豚”上,潜水辅助人员威廉·克拉蒙德(William Crammond)犯下了人生最致命的错误。
只因为不小心松开了一处固定装置,克拉蒙德被像炮弹一般飞出的潜水钟击中,当场丧命。
他不仅断送了自己的生命,还导致了四名潜水员的惨烈死亡。在事故中,一位潜水员的身体被彻底撕开,他几乎全部的内脏都被抛洒到甲板各处,一些碎片甚至飞出了 10 米高。
直到今天,这仍是史上最严重的潜水事故之一。它留下了惨痛的安全教训,也让商业潜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气压灾难
这场灾难的恐怖威力源自压强差。要想解释当时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首先了解“饱和潜水”这种特殊的潜水作业。
饱和潜水是专门用于长时间深潜的技术,它比常规方法更节约时间,能帮助人们在上百米深的水下完成设备维护工作。这种潜水全程都在加压状态下完成:潜水员首先要进入密封舱适应与海底相似的高压环境,然后乘坐加压的潜水钟到海下潜水,中途返回加压舱内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轮潜水工作。饱和潜水员往往要在高压环境中持续生活数周时间,最后再通过减压程序让身体慢慢恢复常态。
事故发生时,四名潜水员就处在这样的加压舱内,克拉蒙德与另外一位同事在舱外进行辅助工作,舱内压强高达标准大气压的 9 倍。加压舱必须严格密封才能保证安全,但克拉蒙德却意外地破坏了密封:在潜水员关好舱门之前,他就过早地松开了连接舱门与潜水钟的固定装置。
高压舱内外瞬间连通,高压空气从开口处喷涌而出,舱内气压急剧下降。巨大的压强差推动潜水钟像炮弹一样弹射了出去,而正站在舱门附近的潜水员特鲁尔斯·赫勒维克(Truls Hellevik)也被高压空气推向了狭窄的出口。
半开的舱门仅有 60 厘米宽,赫勒维克在这里被强大的压力向外推挤。他的胸腹腔在舱门处被完全撕裂,甚至连脊椎都被扯断。他的内脏几乎全部从舱门处喷出,散落在钻井平台上,颅骨顶部与大脑踪迹不见。
血液沸腾
事故发生后,舱内离出口较远的另外三位潜水员倒在了原地。
他们的身体保持完整,但随后的尸检调查发现,他们同样经历了异常惨烈的死亡。死亡原因是极其严重的减压病——这种疾病由人体内产生的气泡导致。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而变化,在高压环境中进行作业,潜水员呼吸的气体会更多地溶解在他们的体液当中。如果环境压强突然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又会快速下降,潜水员体内多余的气体就会变成气泡,从他们的血液和组织中逸出——就像是拧开了一瓶汽水那样。
这些气泡会严重威胁健康,它们堵塞血流、诱发凝血,导致关节疼痛、神经麻木、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还会致人死亡。为避免气泡产生,潜水员正常的减压程序必须非常缓慢地进行,有时甚至要花费数天时间。
而在这次事故中,高压舱内几乎一瞬间就从 9 倍大气压下降到了常压。在猛烈的压强变化下,潜水员全身的组织与器官都被快速涌出的气泡搅得天翻地覆。
尸检显示,潜水员的心脏与主要血管内都充斥着大量空气气泡。不仅如此,他们的血液还漂浮着一层分离的油脂。油脂与气泡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煎锅中冒泡的黄油”。
这些油脂说明,受害者的血液曾像沸腾一般剧烈地翻滚。气泡的扰动足以让脂蛋白发生变性,让原本与蛋白质结合的血脂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组织切片显示,受害者的大脑与脊髓同样被大量气泡摧毁。
谁是罪魁祸首?
从表面上看,这次事故都要怪操作失误的工作人员克拉蒙德。
按照程序,他原本要与舱内的潜水员充分沟通,确认舱门关严后才能分离潜水钟,而且必须与另一位同事共同操作。克拉蒙德工作经验丰富,按理说他应该十分清楚违背操作程序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克拉蒙德本人在事故中当场死亡,现场的对讲机没有保留通话记录,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为什么突然松开了固定装置。人们猜测,或许是钻井平台上的噪音太大,让舱内外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然而,无论克拉蒙德因为什么原因犯了错误,单纯指责他都是不公正的。在个人疏忽的背后,工作流程与安全防护的漏洞其实才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在当时,潜水人员缺少合理的轮班制度。他们的休息得不到保障,不得不进行超长时间的工作。事故发生时,克拉蒙德已经连续工作了 12 个小时以上,这种疲劳状态极易对人的判断力造成影响。
更重要的是,潜水员使用的高压舱缺少了关键的安全防护装置。如果有装置能确保连接处无法在带压状态下打开,或者能让舱门自动关闭,这场事故中的所有人就都能得救。事实上,这种安全联锁装置当时已经开始推广,而且安装成本并不高。
这场事故惨烈的教训彻底改变了商业潜水行业。如今,每一次潜水作业都需要经过全面的风险评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设置安全措施预防人为失误带来的影响。避免失控减压的安全联锁装置已是高压潜水设备的标配,根据《国际潜水作业安全规则》,它不仅用于潜水钟与高压舱的连接处,而且还要用于厕所和递物筒,确保一切与外界连通的出口都不会意外打开。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饱和潜水依然是一项挑战人体极限的危险工作。不过,安全技术与制度的进步可以让往日的悲剧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策划制作
来源丨果壳(id:Guokr42)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张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