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首页
关于科协
科协章程
领导机构
职能机构
大事记
代表大会
学会学术
学术交流
科技服务
市级学会
企事业科协
老科协
科技论坛
科企联盟三库
科学普及
全面科学素质纲要
科普活动
基层科普行动计划
科普场馆
科普惠农
对外交流
合作交流
海智计划
海智三库
组织人才
专家建言
组织建设
科技人才
表彰举荐
科技教育
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活动
党的建设
党建动态
学会党建
教育培训
资料中心
文件下载
图片资料
视频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应急科普专栏
新成果!塑料污染有救了?
发布人:
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
2024-01-10 14:59:34
字体:
[
大
中
小
]
从塑料袋到塑料玩具,塑料的用途广泛且成本低廉,帮助建立了现代社会。我们使用的塑料制品数量惊人,但它们也很难分解,最终会以垃圾的形式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有的塑料垃圾还会被碎片化,进入全球大气循环。塑料污染是一个日益加剧的全球危机,对环境、野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深远的负面作用。
尽管塑料对大多数生物体有毒,但它却是某些类型细菌和真菌的食物。这些细菌和真菌存在于土壤、海洋中,它们利用专门的酶来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
以塑料制品中常见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例,PET是一种热塑性塑料,具有良好的透明度、韧性和耐高温性能,这使得它成为包装行业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
PET的降解产物有两种——
对苯二甲酸
和
乙二醇
,这两种单体性质不同。而土壤和水体中都有两种恶臭假单胞菌菌株,其中一种菌株恰恰就特别喜欢吃对苯二甲酸,另一种则特别喜欢吃乙二醇,当它俩在一起时,它们也只吃掉各自喜欢的成分,却不会去影响对方的饮食习惯。不幸的是,它们胃口很刁,只喜欢吃已经被紫外线或化学物质损坏的PET,对于完整的PET不屑一顾;而且它们的进食效率也很低,需要数周乃至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工作,而且只能处理少量PET。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姆斯·杰伊·柯林斯
(James J. Collins)
教授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卢婷
(Ting Lu)
教授,用基因工程修改了这两种恶臭假单胞菌菌株的遗传物质,通过插入或删除某些基因片段,加快它们咀嚼塑料的能力,或者添加某种酶,让被它们分解的PET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有用的材料。
他们发现,
被基因工程改造过的两种恶臭假单胞菌菌株联合起来工作后,它俩处理PET的效率比单一菌株单独处理时,工作效率提高了。
不仅如此,它俩还能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转化后生成的材料可用于
绝缘体、泡沫、涂料、粘合剂、尼龙
的生产。这样,
将细菌进行基因工程的改造,可以正面解决塑料垃圾泛滥的难题。
相关研究成果以《塑料升级再造的工程微生物分工(Engineering microbial division of labor for plastic upcycling)》为题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其实,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的想法并不新鲜,在过去,科学家有过许多尝试,而改造环境中的微生物则提供了一条新的、更清洁、更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本研究涉及的概念和策略也可应用于处理其他类型的塑料垃圾上,帮助我们避免将地球变成塑料制品的垃圾场。
参考文献
[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0777-x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曾心月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刘路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丨钟艳平 祁媛(实习生)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半个月,47人被“撂倒”,围炉煮茶要...
下一篇:
“咳咳咳”不停,反复咳嗽总不好?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