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应急科普专栏

几块钱一管的维 A 酸乳膏,是“护肤圣品”还是致癌毒物?

  • 发布人:科普中国
  • 发布时间: 2025-06-23 10:42:22
  • 字体:[ ]

有一款皮肤科用药,在网上相当火,能淡斑、美白、祛痘、改善鸡皮肤……它就是维 A 酸乳膏 几块钱 一管的便宜价格,让它被很多人奉为“护肤圣品”。

但维 A 酸乳膏真的可以当成护肤品来放心大胆的用吗?
xian s事实上是不建议把维 A 酸乳膏作为常规护肤品来长期使用的。 维 A 酸乳膏 用得不好,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维 A 酸乳膏是什么?

在了解维 A 酸乳膏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下维  A  酸。
维  A  一种 维生素  A  衍生 下面这个表格是维  A  酸的“ 名片 ”:

医学别名

全反式视黄酸、全反式维A酸

民间俗称

A 酸

性质

是视黄醛氧化的产物

也是维生素 A 的中间代谢产物





1962  年,斯图特根 Stuettgen) 首次阐述了维  A  酸对皮肤病的治疗作用,标志着维  A  酸在皮肤科中 开启 应用。

维 A 酸类药物有一个大家族,每代都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机制:

第一代:包括天然的维 A 酸及其衍生物,比如视黄醇、维 A 酸、异维 A 酸、维胺酯等。

第二代:比如阿维 A 和阿维 A 酯。

第三代:比如他扎罗汀、阿达帕林、贝沙罗汀,它们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第四代:比如曲法罗汀,有更高的 RARγ 选择性(能减少非靶向效应)。

这些药物通过与维  A  酸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 、凋亡 和分化 ,起到 抗炎、抑制角化和 抑制 细胞生长 等作用
维 A 酸乳膏属于第一代维 A 酸类药物的一种 常见外用剂型,在国内有两个规格浓度,0.1% 和 0.025% 。

维 A 酸乳膏

适合什么时候用?

作为皮肤科的处方药物,维  A  酸乳膏最常用来治疗下面这些皮肤问题:
寻常痤疮(包括粉刺)扁平疣(俗称扁瘊)、银屑病(有时俗称牛皮癣)、毛周角化症(俗称鸡皮肤)、鱼鳞病(俗称蛇皮肤)。
但要注意的是, 虽然维  A  酸乳膏只是外用的药膏,但它毕竟是处方药,需要“专业把关”,最好是在医生评估风险与收益后使用,切勿自行购买或随意涂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维  A  酸并非 这些皮肤问题的唯一治疗用药,也不一定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很多时候,这些皮肤问题都要联合治疗,比如不同药物相互搭配使用,或者用药和护理相互结合。此外,用药期间还需要定期随访,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后续方案。

用药期间

要注意这些细节

如果决定使用这款药膏,首先要 了解的是,维  A  酸乳膏容易有一些副作用:
比较常见的是 药部位的 发红、脱皮、干燥、烧灼感、刺痛感或瘙痒感。部分人还会出现皮肤的红肿、水疱、渗液或结痂,也可能有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皮肤还没有建立耐受,进而引起了暂时性的皮肤刺激反应。下面是一些能够帮助建立耐受的方法,可以试试~

技巧 1:

从低浓度开始,比如选择 0.025% 浓度的维 A 酸乳膏,因为维 A 酸的刺激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刺激性越大)

技巧 2:

前期减少使用频率,比如每周 1 到 2 次,让皮肤逐渐适应。

技巧 3:

加强保湿,抹药前或抹药后使用保湿霜或乳,和维 A 酸乳膏间隔 15~20 分钟以上。

技巧 4:

晚上使用,并加强防晒(避免日晒、物理遮挡以及防晒霜相互搭配),因为维 A 酸会增强皮肤的光敏性。

技巧 5:

如果已经出现刺激反应,则进一步应减少使用频次,或涂抹后半小时左右就清洗掉。

不过,如果 刺激症状持续或加重, 应及时寻求皮肤科医生 帮助。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不适合用维 A 酸乳膏:

对维 A 酸过敏的,比如每次涂抹部位都有发红、肿胀或瘙痒,不管涂抹多少都出现这些反应,则不太适合使用。

备孕和怀孕的女性,不建议用因为有动物研究提示这类药物对胎儿会有毒副作用。如果是口服维 A 酸类的药物,甚至有很明确的致畸性。

哺乳期的女性,也尽量避免使用,除非是医生权衡之后,认为药物的利大于弊才可以谨慎使用。

12 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常规使用(但不是禁用)。这是因为维 A 酸乳膏在这类群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是足够明确。

晒伤的人群,如果因为其他问题涂抹维 A 酸乳膏,会特别容易加重病情,妨碍晒伤的恢复,因为它有光敏性,容易放大阳光对皮肤的损伤。

那些关于维 A 酸乳膏的传言

1

维 A 酸乳膏能“抗老”?

可以打包票的是,维  A  酸乳膏确实能抗老。这里说的“抗老”,指的是它有抵抗皮肤衰老、缓解皮肤光老化的作用。
从机制上来说, 维  A  酸乳膏能够 促进角质代谢、刺激胶原蛋白生成 因此可以 一定程度 改善细纹、毛孔 粗大和色素沉着等皮肤老化迹象。
此处再插播一个知识点: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 近年来护肤领域非常流行的一个护肤理念“早  C 晚  A”,指早晨使用含维生素  C  成分的护肤品,晚上使用含维生素  A 比如 视黄醇 、维  A  成分的护肤品。
那么,维  A  酸乳膏和 视黄醇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对比:
_

维 A 

视黄醇

民间俗称

A 

A 醇

定义

维生素 A 的衍生物

维生素 A 的一种

功效

促进细胞更新和角质剥落,淡化细纹和皱纹,抑制黑素细胞活性,抗痘,改善毛孔粗大和皮肤粗糙等。

促进细胞更新,改善皮肤质地,淡化细纹和色斑,减少毛孔粗大等。

刺激性

相对 A 醇,刺激性较高,使用时要谨慎,对敏感性皮肤不太适合。

相对于维 A 酸,刺激性较小,基本适合各种肤质,包括敏感性皮肤。

使用方法

通常是药用,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直接用作护肤品。

护肤品中常见的成分,基本可直接涂抹于皮肤。

优势

效果强劲,能显著改善皮肤问题

相对温和,不易引起刺激

常见产品

非处方药物(乳膏制剂)

护肤乳霜、精华等

视黄醇 A  醇) 更为温和,适合日常护肤,用来改善皮肤 老化状态; 而维  A  A  酸) 更为强效,刺激性相对更大, 不仅能改善皮肤老化,还能治疗多种 皮肤问题。

2

维 A 酸乳膏白天用有致癌风险?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维 A 酸乳膏确实不建议白天用,但这是因为它有两大弱点:光分解性和光敏反应。

光分解性:维 A 酸的化学结构不太稳定,在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分解,分解后药效会降低。不用担心的是,分解产物没有什么活性,并且没有证据显示它会致癌。

光敏反应:也就是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进而日晒(尤其是暴晒后)更容易引发皮肤发红、肿胀等反应。不过,这属于短期的皮肤反应,与致癌没有关联。

另一方面,其实早有研究论证过,外用维A酸乳膏不会有致癌作用。例如,有一篇文献的标题就是《局部应用视黄酸对实验性光致癌作用缺乏增强效应》(Lack of Enhancement of Experimental Photocarcinogenesis by Topical Retinoic Acid),这项研究是在实验条件下证实了外用维 A 酸并不会增强紫外线诱导的光致癌作用,这包括潜伏期、肿瘤发生率和肿瘤进展等维度,甚至可能还有保护作用。

由此可见,虽然我们不提倡白天用维 A 酸乳膏,但即便这样用了,也不用担心致癌。

参考文献

[1] Pawson BA. History of retinoids. J Am Acad Dermatol. 1982; 6: 577-582.

[2] Ramchatesingh B, Martínez Villarreal A, et al. The Use of Retinoi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s: An Updated Review. Int J Mol Sci. 2022; 23(20): 12622.

[3] Motamedi M, Chehade A, Sanghera R, et al. A Clinician's Guide to Topical Retinoids. J Cutan Med Surg. 2022; 26(1): 71-78.

[4] Goldfarb, Michael T. et al. Retinoids in Dermatology. Mayo Clin Proc. 1987; 62(12): 1161 – 1164.

[5] Retinoid or retinol? https://www.aad.org/public/everyday-care/skin-care-secrets/anti-aging/retinoid-retinol

[6] Narsa AC, Suhandi C, Afidika J,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Strategies to Reduce Retinoid-Induced Skin Irritation in Topical Formulation. Dermatol Res Pract. 2024; 2024: 5551774.

[7] What is retinol burn and how to prevent it?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retinol-burn

[8] Understanding retinoids & retinol skin care. https://ensoulclinic.com/understanding-retinoids-retinol-skin-care/

[9] Bushue N, Wan YJ. Retinoid pathway and cancer therapeutics. Adv Drug Deliv Rev. 2010; 62(13): 1285-1298.

[10] Uptodate. 维A酸. https://www.uptodate.com/

[11]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维A酸类药物的分类及在皮肤科中的应用.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6. [2006-09-01]

[12]维基百科. 维A酸. https://zh.wikipedia.org/

Kligman LH, Kligman AM. Lack of enhancement of experimental photocarcinogenesis by topical retinoic acid. Arch Dermatol Res. 1981; 270(4): 453-462.

Rosso JD, Harper J, Pillai R, et al. Tretinoin photostability: comparison of micronized tretinoin gel 0.05% and tretinoin gel 0.025% following exposure to fluorescent and solar light. J Clin Aesthet Dermatol. 2013; 6(2): 25-28.

策划制作

作者丨唐教清 皮肤科主治医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徐敏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

策划丨杨雅萍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