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接个电话,怎么就成“犯罪嫌疑人”了?

  • 发布人:科普中国
  • 发布时间: 2023-05-26 16:48:44
  • 字体:[ ]

突然接到警察电话,准确报出你的身份证号,说你涉嫌重大案件,更有逮捕文书增加气场……

刚进骗局就处于弱势的你,震不震惊?慌不慌张?

视频中,丁女士接到号称公安机关的电话,称其涉嫌电信网络诈骗,需要配合警方调查。

假警察让她把名下银行卡中的钱,全部转到所谓的办案专用安全账户。转完钱后,丁女士便发现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

电话中的骗子,不断重复强调自己的公安局身份,通过营造环境音,模拟公安机关办公环境。

之后,再发送“逮捕令”施加压力,让受害人心慌意乱,最终掉入诈骗陷阱。

为了让你上钩

骗子花样频出

为获取受害人的信任,骗子主动要求连线视频,展示其警服、办公室、手铐等。

为骗局增加“真实感”,还有一些骗子,会发来警官证“自证清白”。

在诈骗过程中,骗子还会要求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

一旦受害人开启此功能,骗子便能看到,受害人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输入的银行卡卡号、密码,收到的验证码等。

后期骗子还会利用这些信息,去做贷款及人脸识别。

“你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你名下的银行卡卷入一起诈骗案”“你名下手机卡发送大量骚扰信息”“你的护照出现非法入境记录”“你涉嫌骗取医保”……

种种话术的目标都是让你害怕,骗你转账。骗子还会让你找个偏僻无人的地方,增加家人和警方的劝阻难度。

嚣张的诈骗分子,哪怕被警察抓到现行,也要嘴硬叫嚣:“你警号多少告诉我,我立马停你的职”。

如此强势的姿态,很容易便会吓唬住受害人。

反诈民警为你揭秘

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

在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剧本中

自证控制的心理学套路

主要有以下几步↓

  • 诈骗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

  •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涉嫌重大案件对其进行威逼、恐吓;

  • 诈骗分子向受害人展示虚假的通缉令、逮捕证等法律文书,同时要求受害人严格保密;

  • 诈骗分子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诱导受害人到宾馆等独立封闭空间,阻断其与外界的联系;

  • 诈骗分子要求受害人接受监管,配合资金审查,将名下所有资金转到指定“安全账户”完成诈骗。

法律科普公检法机关办案流程


此类诈骗就是利用受害人对公检法机关办案流程不熟悉实施的诈骗↓

公检法办理刑事案件有严格的法定程序。

我国80%的刑事案件都要先经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移交给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认为案件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状态,会把案件公诉到人民法院。

特别提醒:冒充公检法身份来行骗极有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

当犯罪嫌疑人既涉嫌招摇撞骗罪同时又触犯诈骗罪,法律上择一重罪进行处罚——两个罪名谁的量刑更重,就采用哪一个罪来对其定罪量刑。

防骗秘籍

“00”或“+”开头境外来电、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声称你涉嫌犯罪,并以资金核查为由让你转账的都是诈骗!

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