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首页
关于科协
科协章程
领导机构
职能机构
大事记
代表大会
学会学术
学术交流
科技服务
市级学会
企事业科协
老科协
科技论坛
科企联盟三库
科学普及
全面科学素质纲要
科普活动
基层科普行动计划
科普场馆
科普惠农
对外交流
合作交流
海智计划
海智三库
组织人才
专家建言
组织建设
科技人才
表彰举荐
科技教育
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活动
党的建设
党建动态
学会党建
教育培训
资料中心
文件下载
图片资料
视频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科普专栏
今天,感谢她!
发布人:
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
2022-04-25 15:44:45
字体:
[
大
中
小
]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
疟疾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疾病之一
从谈“疟”色变到实现无疟疾
中国的消除疟疾之旅
离不开青蒿素
以及它的发现者屠呦呦
了不起的壮举:3000万→0!
曾经,人们谈“疟”色变:
有数字显示
在青蒿素被发现前
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
至少有100万人死于该病
2021年6月30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
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
中国疟疾感染病例
由1940年代的3000万减少至零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而在全球
目前仍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最为严重
占全球比例的90%
但自2000年以来
全球疟疾死亡率已经下降了一半
“中国神草”青蒿素功不可没
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自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问世以来
所治愈的疟疾患者不计其数
青蒿素类抗疟药
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
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
青蒿素在全世界
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每年治疗患者上亿人
20世纪60年代
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
屠呦呦于1969年接受了
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
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
经过上百种中药筛选、数百次失败
以及亲身人体试验后
屠呦呦和团队终于研制出青蒿素
2015年
屠呦呦凭借
“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
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诺奖评选委员会表示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
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这是中国科学家
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
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说:
“青蒿素
是
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
是中国传统医药
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60多年来
屠呦呦从未停止中医药研究实践
半个世纪以来
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复方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
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走出国门,最终影响世界
而屠呦呦却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青蒿素是举国体制的结果,
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
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
只有有组织有目标的大团队作战
才能逐步战胜疟疾。
”
屠呦呦同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廖福龙也认为
青蒿素的发现
体现的不仅仅是
中国医药在国际医疗健康领域中
的一项原创
更折射出一代中国科研人员的精神风貌
那就是他们对于国家任务的责任与担当
“现在这种精神
已经被总结成‘
青蒿素精神
’:
胸怀祖国、敢于担当,
团结协作、传承创新,
情系苍生、淡泊名利,
增强自信、勇攀高峰。”
廖福龙说。
发现青蒿素后
屠呦呦继续深入研究
以青蒿素为核心的抗疟药物
2019年6月
屠呦呦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
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
“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
取得新突破
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
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
“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
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获得世界卫生组织
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屠呦呦说
“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未来我们要把青蒿素研发做透,
把论文变成药,
让药治得了病,
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
”
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
向屠呦呦
致敬!
向科研工作者
致敬!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国内首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