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在用抗生素治感冒?你可能一直都用错了!
01抗生素的前世今生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生素的前世今生。
关于抗生素的发现,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
话说1928年的夏天,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培养的细菌给忘了。三个星期后,弗莱明回到实验室查看自己培养的细菌生长情况,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
具体而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普通细菌被抑制了,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界的竞争,反而促进了少数携带耐药基因的细菌的增长。由此,耐药基因被保留下来,并不断遗传给下一代。
此外,有研究表明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能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耐药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耐药基因。那么你可能要问耐药基因有什么作用呢?
目前研究发现,耐药基因的耐药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把抗生素分解,使其失效;
第二,改变抗菌作用靶点,即掩盖自己的弱点,使其无从下手;
第三,改变细胞膜渗透性,即加强自身防护,使药物无法进入;
第四,即使药物进入,细菌还能依靠药泵将药物吐出;
第五,改变代谢途径,使药效下降甚至消失。
而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对菌下药。看病讲究“对症下药”,而使用抗生素则讲究“对菌下药”。在使用抗生素前应明确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什么细菌感染。
二是避免联合使用。因为混合感染情况较少见,若情况紧急,一时无法确定是哪种细菌感染,则推荐使用广谱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