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袁隆平:中国不会出现“粮荒”

  • 发布人:科普中国
  • 发布时间: 2020-04-10 08:43:45
  • 字体:[ ]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基地查看试验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开始限制本国粮食出口,这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记者电话联系到了正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攻关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由于海南有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候,因此每年12月到次年4月,袁隆平团队都会前往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今年,除了忙于自己的工作,袁隆平也非常关注新冠肺炎疫情。2月,他通过湖南省红十字会,以个人名义向湖北捐款10万元人民币,并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为抗疫一线的所有人加油。

袁隆平在观察稻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袁隆平一直在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忙碌。记者了解到,袁隆平团队今年将在全国推广精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1000万亩,预计每亩增产100公斤。323日举行的三一工程(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2020年度工作会议,确定了在湖南13个县(市、区)的攻关基地开展以第3代杂交水稻托底的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目标是两季总产达到每公顷18吨。

去年10月首次公开测产、试验田亩产达到1046.3公斤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目前也即将在南繁基地完成今年的制种任务,预计410日就能收获种子。此外,袁隆平领衔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也在去年扩大到了10000亩,试验田设置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中,包括东北、渤海湾、新疆、东南沿海等地。袁隆平曾表示,中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具备改造潜能的盐碱地面积在2亿到3亿亩之间,每亩的目标产量在300公斤。

袁隆平强调,尽管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但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懈不得,这次全球疫情就是一记警钟。

记者:周勉

监制:于卫亚

编辑:关开亮、徐祥达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