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夏天来了,新冠疫情会走吗?听听张文宏怎么说

  • 发布人:科普中国
  • 发布时间: 2020-04-20 17:49:20
  • 字体:[ ]

夏季来临,

疫情会随气温升高而远走吗?

严峻的国际形势,

会不会将中国带入第二波疫情高峰?

中国抗疫有哪些经验?

针对一系列问题,418日,在一场中新专家对话新冠阻击战视频连线活动时,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给出了最新判断。

新加坡《联合早报》和中国《澎湃新闻》联合举办的中新专家视频对话

中国防控经验:少林派打法

在疫情管控上,新加坡相对佛系,张文宏说,他并不认为佛系管控就不好,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新加坡也给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提及中国的做法,张文宏用少林派来形容。在防控上,出重拳、下重手,作风彪悍猛烈,完全一副硬功夫的做派,他首先提到了武汉封城。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武汉没有封城,中国可能还会出现几个武汉,到那时,哪里还有那么多医疗力量来应付?张文宏说,封城之下,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尽管这样做,代价非常大,很多工作停摆了,但让中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赢得了主动。看看现在国际上的情形,我们才知道这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要说中国经验,确实很有中国特色,一招叫联防联控,另一招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在张文宏看来,全国一盘棋合力联控,中国在防控手段上非常决绝。他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病例,密切接触了1000多人。如果没有部门联动,要找到这1000多个密切接触者谈何容易?针对入境人员的集中隔离制度,以及为筛查出无症状病例的全面核酸检测做法,无一不是少林打法式的中国经验,张文宏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彻底。

这背后,是中国政府大量的投入和付出。当然,经历过非典的考验,中国民众在配合政府的自觉性上,也是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

张文宏说,目前,对于中国来说,重点在于:常态化下的疫情防控怎么做。

夏天来了,疫情会不会远去?

当被问及中国什么时候可以打开国门的时候,张文宏表示,这和国际疫情防控形势有关。由于疫情全球大爆发,国门一旦打开,输入性病例的压力就会陡增。但在世界经济互联互通的当下,长期封闭国门也不现实。对于这个时间节点,张文宏的判断是今年夏天。一来,到时全球疫情可能逐步得到控制,二来,一般情况下,随着夏季到来,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性会逐渐下降。

我们都希望夏天一到来,这个病突然就没有了。不过,张文宏强调,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目前尚没有任何证据支撑。况且,这次疫情比当年的非典严重得多,仅全球确诊病例就是非典的几百倍。所以,如果新冠疫情到今年秋天还没有结束,预计到冬天还有一波高峰,至于这个高峰有多高,我们现在也很难预测

根据过往的研究经验,流感或SARS疾病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季节性。随着天气转暖,新冠疫情能否得到缓解?

这确实是公众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问题。遗憾的是,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和王伟炳教授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温度、相对湿度和紫外线辐射等气候因素与新冠病毒的传播无关,依赖气温升高控制疫情可能为时过早。可见,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当下,任何的想当然都是不可取的,科学防控仍是关键。

科技日报记者何星辉

编辑:陈可轩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