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年会

参加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院士专家风采

  • 发布人:
  • 发布时间: 2012-11-12 16:59:29
  • 字体:[ ]

 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以服务连云港市经济发展为重点,在专家邀请上,围绕“科技创新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主题,邀请了区域发展、城市规划、港口经济、新医药、新材料等研究领域的5位国内外著名院士、4位知名专家学者集聚港城,为论坛作主题报告或为连云港发展建言献策。


 欧阳平凯,男,1945年8月出生,湖南湘潭人。江苏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评审组委员,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专家组成员,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专家组成员。作为我国生物化工工程研究和工程教育领域的先行者,主持建成了“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是我国生物化工学科知名的学科带头人,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领域专家。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美国杜邦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同时兼任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世界化工联合会中方理事,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陈凯先,男,1945年8月出生。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市科协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研究,是我国该研究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之一。自1996年以来,他两次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和优化》(1998—2003)和《基于基因功能的创新药物研究》(2004—2009)、《新药筛选关键技术和平台》的研究;被中科院聘为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和药物创新体系建设》的负责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一些论文发表在 PNAS,JACS, JMC 等国际著名刊物上;申请专利14项。先后获得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获得科技部颁发的“863”计划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吴志强,男,1960年出生,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兼任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总规划师。长期从事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担任世界规划院校大会指导委员会联席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建协世界建筑教育委员会终身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等。已主持完成4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和课题,863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课题12项,完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新城规划、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为代表的多项重大项目实践。著有20多部中外外专注,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褚君浩,男,1945年3月出生,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现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上海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主任、《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6-1988年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物理系洪堡研究员。1993-2003年担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在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和铁电薄膜材料器件物理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有国际影响的研究结果,三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近年来主要从事极化材料和器件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研究。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参事。
王颖,女,1935年出生。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加拿大Waterloo大学环境科学荣誉博士,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海洋地貌与沉积学,专长于从海洋动力、地质地貌与沉积多学科结合的途径研究海岸海洋的成因特点、变化趋势与开发利用,成功选建了河北曹妃甸、江苏洋口、海南洋浦等多处深水海港;在具有地域特点的淤泥质潮滩海岸、高纬鼓丘海岸以及河海体系与大陆架沉积等方面有重要贡献,总结潮滩动力环境的沉积与生态模式,分析中、新生代泥沙粉砂岩沉积环境,把我国潮滩研究推向国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160篇,出版及主编出版了《海岸地貌学》、《黄海陆架辐射沙脊群》与《中国海洋地理》等专著16册。寓科研成果于教学,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地学人才。
 王永顺,男,1946年4月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党员。现任东南大学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科协企业创新及决策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理事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验收抽查专家组成员。1985年至2007年任江苏省科委副主任、主任、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第九、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持完成的《江苏省科技兴省战略及政策研究》等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省社会科学研究三等奖二项。著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结构、对策》等著作。
 王有强,男,1962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1985年赴美国留学深造,1989年获俄亥俄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200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任教,2002年8月调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至今。曾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杭州市委副秘书长(挂职)。现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铁道部、文化部、司法部、水利部、中编办、国家开发银行等部委的重大研究课题,目前担任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
陈建军,男,浙江杭州人。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1992-1998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和新泻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8年回国,现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出国留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基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