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风采

张秀琛:以“科技+”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 发布人:市科学技术协会
  • 发布时间: 2025-07-23 16:33:05
  • 字体:[ ]

当传统课堂遇上前沿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连云港,马站中心小学给出了答案。连云港市马站中心小学校长、连云港市赣榆区科协常委张秀琛带领团队紧握“科技+”密钥,解锁科学教育新密码,从特色项目起步,逐步构建起独具魅力的特色科学教育体系,成为科学教育领域的一颗新星。

为了让课本知识“活”起来,马站中心小学打破学科壁垒,构建“三项融合,六个结合”的创新教育矩阵。环保、科技、品德教育如同三原色,调和出五彩斑斓的育人画卷;习惯养成、艺术教育等六大板块相互交织,搭建起立体式成长舞台。

在“科技+民俗节日”端午研学中,学生们化身“创意大师”,用3D打印技术重 塑传统香囊,让千年民俗穿上科技“新 衣”;“科技+田园”农事研学里,田间地头变身实验室,传感器实时监测农作物“健康”,数据化种植让课本上的知识“长”进泥土里。这些充满创意的实践,让学生们在省“美境行动”中大放异彩,学校也凭借出色表现荣获优秀组织奖。

学校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依托连云港市“四长”科技服务工作室和张侠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将科技馆“搬进”校园。“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让学生与科学巨匠“隔空对话”;防震减灾科普大赛把安全课堂变成沉浸式体验;联合电视台打造的《科学第一问》互动讲座,更是打破课堂边界,让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以少儿科学院为依托,该校“行知友爱”科技 服务志愿站应运而生,它如同一座桥梁,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团队精心定制科技与艺体服务套餐,用温暖与知识填补孩子们成长中的空白。

志愿者们带领学生走进赣榆博物馆,探寻历史长河中的科技印记;踏入西棘荡村村史馆,感受乡村振兴背后的科技力量。在这些充满意义的研学旅程中,孩子们触摸历史、对话未来,在探寻科学奥秘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科技志愿服务队更是活跃在“三下乡”等实践活动的一线,通过精彩的机器人表演、有趣的科普实验,将科技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志愿者们带领学生走进赣榆博物馆,探寻历史长河中的科技印记;踏入西棘荡村村史馆,感受乡村振兴背后的科技力量。在这些充满意义的研学旅程中,孩子们触摸历史、对话未来,在探寻科学奥秘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科技志愿服务队更是活跃在“三下乡”等实践活动的一线,通过精彩的机器人表演、有趣的科普实验,将科技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从钢铁熔炉到核电基地,马站中心小学把校外世界变成巨型课堂。学生们走进镔鑫特钢,亲眼见证炽热钢水如何在科技力量下“百炼成钢”;探秘田湾核电站,解锁清洁能源背后的科学奥秘。

该校与南京理工大学的结对共建,为学校科学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高校教师定期走进校园,带来前沿的科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验演示,如同点点星火,点燃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向往。在重点科普活动中,学校积极联合赣马小学、柘汪小学等开展校际联动活动,少年科学院获批市级科普研学路线,“科技+乡村少年宫科技体验馆体验活动”更是获评省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项目,让科学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学子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