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灌云县科技馆围绕“投资韧性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主题,开展国际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吸引50名青少年及家长参与,通过“体验+实操+教学”三维形式,将防灾减灾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掌握的实用技能,为提升公众应急素养注入科普力量。

在模拟地震体验区与火灾逃生体验区,孩子们走进特制的震动小屋,随着设备启动,地面依次呈现不同级别的震动幅度,科技馆讲解员同步讲解“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应急避险动作要领。“第一次真实感受地震晃动,原来正确的躲避姿势能这么关键!”一名家长在体验后说道;火灾逃生体验区则模拟了浓烟环境,参与者需弯腰低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着墙壁标识快速穿越通道。过程中,辅导员实时纠正错误动作,强调“不乘坐电梯、不贪恋财物、辨明逃生方向”的核心原则,让大家在沉浸式场景中掌握正确逃生流程,打破“火灾离我很远”的认知误区。


在多媒体教室,大家集中观看防灾减灾科普短片,视频以动画与真实案例结合的方式,讲解了地震、火灾、洪涝等灾害的成因与预警信号,直观呈现“韧性建设”在灾害应对中的重要性。随后的CPR(心肺复苏)教学环节,讲解员现场演示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标准动作,从按压深度、频率到开放气道的手法,都进行细致拆解。孩子们两两一组,在模拟人模型上反复练习,讲解员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动作偏差。
此次科普活动,通过多形式、多维度的科普设计,让防灾减灾知识从“纸上”落到“手上”,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更推动了“投资韧性建设”理念的传播。下一步,灌云县科技馆将持续聚焦公众安全需求,开展更多实用型科普活动,为构建全民参与防灾减灾体系贡献科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