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青少年深度感知气象科学魅力,理解气象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关系,9月29-30日,灌南县科协联合县气象局、淮河路实验学校共组织530名小学生开展为期两天的科普研学实践活动,该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互动体验、数据观测三大模块,将气象科学知识与生态保护理念深度融合,打造“行走的科普课堂”。
研学路线精心设计,紧扣小学教育与日常生活场景。研学者们首先走进灌南国家基本观测站,近距离接触浑仪、日晷、司南等古代天文气象观测仪器,聆听古人观天测象的智慧故事,感受气象科学的历史底蕴。随后,他们置身气象观测场,学习现代气象观测设备的运行原理,体验气象科学从古到今的发展脉络。
随后,研学者们前往灌南气象局体验气象科普馆,观看人工影响天气模拟发射,聆听气象灾害防御讲座,并全程参与天气预报“数据收集-分析制作-信息发布”的全流程模拟操作,深入了解气象工作的各个环节。
最后研学者到达县科技馆的地球家园厅,系统学习雨水形成、大气环流等气象基础原理、近距离观察“雷电”产生的过程,直观感受大气放电现象;在简易日晷制作环节,大家亲手组装器材,通过调整角度记录光影变化,深刻理解古代气象观测智慧,不少学生边做边记,生怕错过关键细节。
此次科普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系统掌握了气象科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观测分析能力、协作创新能力与生态保护意识,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守护自然共生”的理念。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科普研学线路,为青少年搭建更多“走进科学、亲近自然”的平台,助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