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东海科技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推出《焰影科途》互动科学课,以一系列蕴含科学原理的实验展示,为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
课程伊始,“拔剑起火”的魔术瞬间点燃全场气氛。只见辅导员老师祁龙将一柄金属剑缓缓从剑鞘中拔出,伴随剑身一同出来的还有慢慢燃起的火焰,让在场家长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从而引出了本次科学课的核心主题——火。
首先进行的实验是“烧不坏的卡纸”,直观展示了如何通过控制温度来实现“烧不坏”的效果。辅导员老师王昀泠将一张普通卡纸浸入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中,待纸完全浸湿后,用镊子夹起并用火点燃。顿时,卡纸被淡蓝色火焰包围,燃烧近一分钟后火焰熄灭,而卡纸却奇迹般地完好无损。“这是由于酒精的燃点约为78℃,而纸的燃点则在130-180℃之间。”辅导员老师解释道,“当混合液中的酒精燃烧时,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使纸的温度始终低于其燃点,因此纸不会被烧着。”
课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当属“火云掌”演示。辅导员老师将丁烷气体打入含有泡沫的清水中,随后用手捞起一堆泡沫,用点火器点燃——瞬间,火焰在掌心升腾而起,几秒后自然熄灭,而手部却安然无恙。手掌会有热感,但并不会觉得烫,原理在于泡沫内含有的丁烷与空气混合形成了可燃气体,而手被泡沫水润湿后,水在丁烷燃烧过程中会带走大量热量,起到了保护手的作用。火焰的高度和时长与捞起的泡沫量直接相关,泡沫越多,燃烧时间越长。
“水火不相容”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焰影科途》课程却展示了一个例外——“水火共存”实验。辅导员老师将清水注入一个装有数个“小石头”的玻璃容器中,容器中瞬间冒起了烟,用打火机在水的上方点火,水面竟真的着了起来。“那是因为容器的底部,有一些小小的石头,这些小小的石头叫做电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碳化钙和水进行化学反应,产生一个易燃气体乙炔。所以,我刚刚点燃的并不是水,而是易燃气体乙炔。这一现象挑战了人们对水火的传统认知。”王老师边做实验边给大家解释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
课程最后环节展示了“面粉爆炸”实验,揭示粉尘爆炸的威力与危险性。祁龙将一勺面粉含在嘴中,然后对准空中边吐出面粉同时用点火器引燃——瞬间产生一条“火蛇”,引起在场观众的惊呼。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面粉爆炸的现象,辅导员老师们最后给大家演示了密闭空间中面粉爆炸的过程。在漏斗中放少许面粉,向漏斗吹气,面粉被吹进透明圆筒中,点火器点火,火焰瞬间覆盖整个圆筒。“当面粉颗粒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在厨房是极其危险的行为。”辅导员老师严肃地告诫大家。实验证明,即使是日常看似无害的面粉,在适当条件下也会变成危险品。这一演示不仅展示了燃烧的科学原理,更培养了观众的安全意识。
《焰影科途》科学课,是东海科技馆全国科普月期间系列活动之一。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火灾科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有趣的实验,增强了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这些活动通过科学实验、沉浸式观展、交互式体验等多元形式,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科技馆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打破科学教育枯燥的刻板印象,未来的科普活动将更加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让科学走进每个人的生活。”